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9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1808篇
安全科学   485篇
废物处理   260篇
环保管理   424篇
综合类   3706篇
基础理论   82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91篇
评价与监测   335篇
社会与环境   266篇
灾害及防治   2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2.
关于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保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3个长效机制,即排查潜在事故隐患,建立信息系统;依据信息指标,建立预警系统;控制污染事态,构建应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3.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can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via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ter-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WSOCs), a complex mix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usually coexist with Transition Metals (TMs) in PM,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ROS formatio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SOCs and TMs and its effect on ROS generation are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S concentrations of V, Zn, Suwannee River Fulvic Acid (SRFA), 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 (SRHA) and the mixtures of V/Zn and SRFA/SRHA by using a cell-free 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CFH)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 or Zn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ROS generated by SRFA, but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ROS generated by SRH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V and Zn were more prone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aromatic humic acid-like component (C1) and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C3) in SRFA and SRH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in SRFA more tending to complex with TMs to facilitate ROS generation through π electron transfer. Our work showed that the complexing ability and complexing stability of atmospheric PM organics with metal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ROS gen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search deploying multiple analytical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PM components on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中厌氧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和系统中泥龄、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区内厌氧释磷以及有机物的吸收贮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区停留时间lh,系统泥龄5d,曝气2h,进水有机物浓度COD/TP=60--70,选择器中释磷效果及微生物的吸附性能最优,可去除进水中78%的COD。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试验运行过程中,SVI一直保持在30--40ml/g左右。  相似文献   
115.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116.
半导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工艺调查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中VOCs的种类和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6种有机物,其中以异丙醇排放量最大.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该行业VOCs2004年的排放量和2010年的预期排放量,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排放标准控制以及清洁生产等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7.
战略环境评价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金城  张妍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112-116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及各要素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关系,通过对战略环境评价的战略结构分析,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18.
垃圾渗滤液的混疑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复合混凝剂(90%PAC 10%PAM)及试剂A(一种壳聚糖)等4种混凝剂在不同pH及不同投加量的情况下.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及试剂A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PACPAM。在pH值5.5和8时。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400mg/L时。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63%和37.84%:试剂A在pH为8.投加量为100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9.85%。  相似文献   
119.
高伟  白辉  严长安  陈岩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9):3134-3143
过量氮输入是水体氮污染的关键驱动因子,解析氮输入的结构和时空变化模式成为氮素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难点.基于1952—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氮活动数据,分别构建了天然氮输入和人为氮输入模型,评估了氮输入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氮输入负荷总体越过EKC曲线拐点进入由增长向下降的发展阶段,拐点出现在人均GDP为35777~36299元·人-1时,发生时间为"十二五"时期,主要原因是化肥和食物输入下降;②氮输入负荷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东部地区表现为倒U型,中部为S型,西部为J型,表明氮负荷存在从东向西的空间转移,西部地区成为氮输入负荷增长的热点地区,这与东部地区化肥施用量下降有关;③人为输入是长江经济带氮输入的主要来源,输入量及其占总输入的比例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到东部逐步递增的变化规律,与氮驱动力分布一致;④植被的多年平均固氮量为1771 kg·km-2·a-1,其中,非农作物的固氮速率为763 kg·km-2·a-1,植被固氮量的年际波动较小,天然输入对长江经济带总体氮输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0.
宋文华  刘茂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15-116,120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和事故树分析剖地塞米松生产过程中毒物质产生中毒事故的危险性。指出溴甲烷和氟化氢是典型毒物。同时,利用泄漏和扩散模型定量分析它们泄漏所造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溴甲烷泄漏时,地面轴线浓度可以达到92.3mg/m^3,远大于其急性中毒阈值,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性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